网红玻璃栈道“生死劫”:河北全部停运,全国何去何从?
【品橙旅游】当前,河北全省正进行玻璃栈道类项目的全面大整顿,已持续一年多,却不见风停。更让景区负责人忧心的是,一场席卷全国景区的玻璃栈道“生死劫”,隐约间也愈来愈近。
大整治来临
玻璃栈道是由钢化玻璃凌空高架在悬崖峭壁上形成旅游观光悬空透明玻璃栈道,近些年发展成为了景区的网红项目。
河北省曾在2018年7月发布“国内第一部专门规范景区人行玻璃悬索桥与玻璃栈道建设与管理的地方标准”——《景区人行玻璃悬索桥与玻璃栈道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志着河北省景区人行玻璃悬索桥与玻璃栈道设计建设管理从此有据可依。
不过,等待河北省景区玻璃栈道的,依然是关停再关停。从去年3月整顿热潮开始之后,河北省内25家景区的32处玻璃栈道类项目已经全部停运。
河北不是首例,在2017年北京市旅游安全工作会议上,北京市旅游委负责人曾明确表示,按照市安委会相关要求,在玻璃栈道的安全管理措施出台之前,相关企业要停止建设这类旅游设施。
为规范玻璃栈道建设,2018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原旅游发展委员会也印发了《自治区旅游行业安全与应急管理责任清单》和《自治区旅游高风险项目管理提示制度》,明确规定有玻璃栈道项目的景区要落实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开展技术检测和风险评估,谁审批谁负责,保证安全运营。
2019年1月,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关于加强自然景区玻璃桥及玻璃栈道建设管理的通知》,全面规范自然景区玻璃桥及玻璃栈道建设审批流程,并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旅游系副教授翟向坤表示,河北全省对玻璃栈道集中整治的根本原因在于玻璃栈道所存的严重安全隐患:对于高风险的玻璃栈道,目前并无详细的技术标准和施工标准,而且在具体的安装中,很多时候只是凭借景区的意志去设计和安装,亦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玻璃栈道的客流量控制、应急处理等对景区提出新的要求,但目前我国还未出台相应管理规定。此外,在景区里建设的玻璃栈道属于新生事物,其监管主体也未明确。
据悉,在河北推出《标准》后,有相关负责人在面对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编撰标准时比较匆忙,国内外关于玻璃桥都没有现成的可供参考的标准,考虑到景区的玻璃栈道都封停着,编写完成并经省内专家审议后就颁布了。之后,因为有专家对标准再次提出了修改建议,导致《标准》再次被“局部修订”,暂停实施。
“因为《标准》暂停,导致现在河北省景区建设玻璃栈道依旧没有具体的章程,政府不让开就是不让开,也不说哪里不达标,就是不能开,我们也很无奈。”某被封玻璃栈道的景区工作人员说。
繁华的背后
在经历白石山景区开放玻璃栈道后的游客一夜爆满,全国各地景区就像是嗅到了“发财”之路,玻璃栈道如雨后春笋般出世。而玻璃栈道也不负所望,成为了中国游客最喜欢的旅游项目之一。自2009年10月国内建成第一条玻璃栈道以来,目前国内已拥有近百条玻璃栈道。
北京平谷区京东石林峡景区建成415平米玻璃观景台后,游客量从全年不到10万人增加到70万人。
拥有“世界最长玻璃吊桥”的红崖谷景区在开放玻璃栈道后,景区日游客量飙升,最高峰时达到5000人以上,超过平时近5倍。
在玻璃栈道建成前,张家界景区全年旅游人次有2400万左右,旅游收入不到200亿,而在修建玻璃栈道后,景区2017年接待游客已达7335.81万人次,旅游收入高达623.8亿元。
去年国庆节第一日华山接待了1.2万游客,收入达到152万元。排队等着上玻璃栈道的游客让华山景区面临着严重的“内存不足”。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基地副主任肖建勇对品橙旅游表示,玻璃栈道是网红时代的产物,它不仅仅是给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景观体验,更重要的是短视频平台等社交平台大量曝光的发生在玻璃栈道上的众生相给人以独特印象。
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景区都在PK谁家的玻璃栈道更具特色,更加险峻和刺激。
一些相关景区为了单纯地追求刺激,时常会忽视保护措施的完善。安全是旅游的红线与基础,高风险的玻璃栈道运营自然亦不例外,且基于属性应更加注意。作为高风险的玻璃栈道在给游客带来刺激的同时,亦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自从成为打卡地后,几乎每年都有网红玻璃栈道出事的新闻,2015年10月,云台山玻璃栈道破裂,所幸游客安全并没有因此受到威胁。2016年9月,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玻璃栈道山体上的石头突然脱落,砸到一名女游客,后经医生检查,该受伤游客右脚掌成粉碎性骨折。2017年4月9日,黄陂区木兰胜天进去玻璃滑道项目发生旅游意外事故,造成游客1死3伤。
还有明天吗?
与一般游乐设施不同的是,用于搭建栈道的特种玻璃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但中国现有的玻璃栈道相关法规对玻璃材质并无统一标准,景区的玻璃栈道质量更是参差不齐,个别景区的玻璃栈道在正式开放没多久甚至就出现过玻璃破裂现象,导致政府对玻璃栈道的信心十分不足。
因此,在规则尚未落地之前,政府也只能封停玻璃栈道,但这对景区来说,称之为“致命打击”也不为过。
品橙旅游首席分析师周易水说,玻璃栈道的安全、环保、经营等问题已经到了必须引起重视的时候,否则市场乱象会越来越严重,但是对该项目整治“一刀切”的做法,也不并明智。接下来,各方都会摸索,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于后来者而言,上马这类网红属性强、过气属性更强的项目,特别是花了大价钱的,尤其需要警惕。
事实上,在封停了赖以为生的玻璃栈道后,红崖谷景区面临的不仅是游客骤减,周边商户也纷纷迁走,眼看着景区就要“活”不下去,红崖谷景区在8月19日给河北省文旅厅寄去了一封“求情信”。据媒体报道,信中曾写到,在玻璃吊桥被封后,红崖谷景区已拖欠员工工资5个月,共计450多万元;另拖欠合作伙伴工程款1.5亿,欠供应商贷款1700多万。
对此,翟向坤建议,景区负责人可以从小事做起,保障安全。对已建成运营玻璃栈道的景区,尽快组织委托勘察设计、钢结构、玻璃材料、隧道、旅游安全等领域的专业技术机构或专家开展安全技术检测和安全风险评估;依据《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尽快开展景区瞬时最大承载量和日最大承载量核定,并采取技术措施确定游客流量,及时分流限流游客;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如进一步建立完善玻璃栈道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等制度,确保各类管理制度健全;配备必要的安检设备,保证玻璃栈道安全运营;完善玻璃栈道相关安全警示标识,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和应急演练。
目前,一些景区为保障玻璃栈道的绝对安全,已经采取限制人流、发放防滑鞋套、定期组织专人清理栈道上方山体落石等措施,但没有标准的玻璃栈道,还是像一颗定时炸弹,悬在景区管理者的心上。
在景区方看来,玻璃栈道的制度还需要政府牵头解决,“我们比谁都希望规则尽快落地。”某景区负责人说。但规定何时下放、何时重新检查、检查后何时能重新开放,一切都是未知数。
另一方面,景区负责人需要另外考虑的则是玻璃栈道同质化的严重市场问题,除了不断刷新高度和宽度外,就连“碎裂”特效也很容易模仿,导致景区玻璃栈道同质化问题严重。现在的玻璃栈道已经从“网红”项目变得让很多游客“无感”。
“我很喜欢玻璃栈道的刺激感,大大小小的玻璃栈道也去了不少。不过很多景区的玻璃栈道都大同小异,多走几个栈道,当初的新鲜感已经快要被磨没,导致我现在到景区基本不想去体验了。”体验过很多玻璃栈道的年轻小伙赵廷说。
肖建勇建议,景区不能再将大规模建造玻璃栈道作为景区吸引人的根本,如果要建,也主要是把玻璃栈道作为一种山岳类景区的交通配套项目来建,更加突出山岳的景观价值,而不应该喧宾夺主。
“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景区玻璃栈道的网红效应已经大为减弱,越来越演化成为景区的一种配套项目,而非流量产品,”肖建勇说,“从经济回报来看,玻璃栈道也已经不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因此,我曾经劝阻不少景区不要投资玻璃栈道等类似项目,防止把一个好端端的山岳类景区变成一个各种网红项目拼凑起来的游乐场。”